新闻图片版面(新闻人如何对待社交媒体上的图片)

wufei123 发布于 2023-11-07 阅读(775)

2015年暑假,弗吉尼亚州两名电视记者艾丽森·帕克和亚当·沃德在电视直播时惨遭杀害和叙利亚难民小男孩艾兰·库迪的尸体被冲刷到土耳其海滩的照片震惊了世界这些形象给近期包括伊斯兰国恐怖组织(ISIS)斩首视频及美国警察射杀嫌犯的录像在内的种种暴行又增添了一抹血腥。

信息来源中充斥如此之多的暴力,我们不免会觉得媒体报道的灾难事件比以往更多了世界似乎一夜间变得更可怕了事实上,许多证据都显示当今世界比以往更加和平发生改变的不过是科技而已观众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图片内容,有时甚至无可避免。

这种转变需要引起新闻机构的密切关注这有可能对新闻记者的心理造成伤害,因为他们在工作中需要大量接触令人痛苦而难忘的内容最近,哥伦比亚大学塔尔数字新闻中心以及达特新闻与创伤中心主办了一场题为“死亡与社交网络”的研讨会。

达特中心执行主任布鲁斯·夏皮罗称,社交媒体信息源源不断到来的特性把信息控制权从观众手中抢走了曾在弗吉尼亚凶案后引起热议和愤怒的视频自动播放显然有可能强迫观众——包括受害者的亲人接收令人不安的信息与大众相比,那些处理这些新闻图片的人(记者)更容易受到此类媒体信息造成的心理伤害。

但是,麻烦在于这种心理伤害难以测量研究还发现,单张图片的刺激性大小或对图片的注视时间长短并不会引起伤害,伤害是连续不断地观看后产生的夏皮罗说:“我们正在尝试找到解决办法,不过浏览频率似乎应该是衡量伤害程度的变量。

”他还补充到,大量观看9·11恐怖袭击及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的视频对观众以及记者都造成了影响鉴于死亡瞬间的影像更能占据新闻报道以及社交媒体对话的中心,记者们应该更密切关注事件的余波夏皮罗说,那是能够帮助我们从震惊转向认识领域的切入点。

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娜堡传播学院教授芭比·泽利泽称,当新闻媒体描述濒临死亡的受害者时,观众的代入感得到了增强这种策略跨越文化和地理边界,让人们感到自己似乎有能力做点什么来阻止即将到来的灾难但是新闻媒体需要制订具体可靠的标准来处理图片信息。

社交网络用户也是如此对于一张特定的图片来说,是什么因素使其适于与他人分享,又是什么因素使其有了新闻价值?记者和编辑们需要思考,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发布某张照片却又乐于报道照片背后的故事?新闻机构和社交网络对其发布的每一张暴力照片都需要进行事实核查,这本应该是新闻业长期秉承的宗旨。

但据泽利泽所言,这个宗旨已经被摒弃了她还说:“如果我们能够一直坚持这一宗旨,我们也许就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些图片是如何进入信息空间的”知名新闻网站Mashable国际新闻编辑路易斯·拉格正身处这一现象的前沿。

这家数字媒体网站对于如何处理令人不安的新闻内容并没有统一的政策针对这些令人不安的图片,编辑们谨慎做出每个决策,认真仔细权衡图片的新闻价值,考虑它在报道中的地位,甚至假想该图片会因为什么而遭受攻击例如,2014年战地记者詹姆斯·佛利被“伊斯兰国”恐怖组织斩首的视频就让拉格及其同事经历了一个必须做出明确决策的关键时刻。

她说:“很显然,我们变成了一部庞大宣传机器利用的工具,而我们并不想帮助他们(ISIS)”就像新闻编辑室的常规做法那样,Mashable决定不把那段血腥的视频放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这家网站还特别警告读者警惕敏感的照片或视频。

山姆·格列高里是“见证人”组织的项目主任该组织帮助世界各地的积极分子“安全地、符合道德要求地、有效地利用视频揭露侵犯人权的行为,争取改善人权”格列高里说,同一张图片会因为读者所在地区所属文化的不同而被赋予不同的含义。

他还补充说,阿拉伯国家对暴力镜头已经司空见惯,而美国则更有可能报道少数族裔死者而不是白人受害者缅甸的人权组织通过发布暴力图片来代表更大规模的斗争,叙利亚的激进分子则通过分享暴力图片作为展示其影响力的证据。

格列高里宣称,大部分此类图片往往是非专业记者上传的这些内容不是有预谋的,在互联网上可免费观看但是,当这些图片脱离原本的背景后就会出现一个大问题它不仅导致人们重复转发错误信息,更严重的是,转发图片内容时会将图片拥有的特定目的——例如激怒、激励或教育特定族群也传播开来。

他说:“我们在自己人面前看到这些东西,我们的反应类似,‘哇,这太可怕了’,但我们通常不会去考虑图片的背景信息我认为这就是我们现在感受到挑战的部分原因”转载自《青年记者》总第516期,原文标题《新闻机构如何处理社交媒体上的图片》。

原文为《How should news organizations handle graphic content in the social media age》,译自http://www.cjr.org/analysis/this_summer_saw_the_on-camera.php。

作者杰克·马萨为《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乔治·德拉科特研究中心研究员译者吴万伟为武汉科技大学外语学院教授—END—

▶ 新闻界公号,系《新闻界》认证官微致力于提供:传媒业的深度思考、新鲜资讯、贴心服务▶ 《新闻界》杂志,系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属中国新闻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CSSCI来源(扩展版)期刊2014年荣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省新闻一等奖、省哲社一等奖等殊荣。

▶ 唯一投稿渠道:通过官网(www.ixinwenjie.com),不通过中介收稿,不通过其他网站收稿,不通过QQ或邮箱收稿。告知以免上当。▶作者及读者如有疑问,可向公号留言,值班人员将予以回复。

新闻界深度思考新鲜资讯贴心服务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亲爱的读者们,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随时联系我。我非常乐意与您交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大众 新闻39214